西双版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现最美云南深山寻古寨,顺水尝美食 [复制链接]

1#

天生一,一生水,水生万物;

因水生,因水兴,人水有缘;

在水一方,草木有心,

金遇火成,土地苍生;

天地五行,水流成江,

大城母爱,一江版纳。

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在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奋斗目标的大格局下,云南信息报社、云南画报社、云南科技出版社联合开展“发现最美云南”系列采访活动,神州租车全程提供用车服务。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西双”是傣语“12”的意思,“版纳”是指比县小一些的行政区域,“西双版纳”意为“十二个行政区”。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娜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中国的热点旅游地之一。

西双版纳是一个被大山包围着的平坝,位于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下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澜沧江浇灌了这片绿地,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老、泰、柬、越5国后汇入太平洋,誉称为“东方多瑙河”。从地图上能看到,东西两座云贵高原上的著名山脉围着西双版纳,在山与山之间出现了一片片的平地,也就有了凤尾竹,有了大榕树环抱着的傣家寨子。

穿流而过的澜沧江造就了西双版纳的高山深谷,使得这里保留下了相对系统完整的少数民族文化,我们探访傍水而建的傣族村、群山深处的布朗族古寨,追溯少数民族的变迁、人情、根脉、文化,聆听与西双版纳休戚相关的生存理念和生活精神,记录班章易武茶山地带的自然物产和自然面貌……本周,我们将分五篇内容讲述西双版纳物产之美、景观之美、人文之美、味道之美。

基诺族的打铁盛宴

基诺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最后确认的民族,也是西双版纳的特有民族。特懋克节是基诺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特懋克是基诺语,它的本意是“打铁”。早年的特懋克节,是打铁节,是基诺族人民为纪念铁器的创制及使用而举行的节庆。

民间传说,在基诺族还没有使用铁器的时候,有位妇女怀胎以后,一直不生孩子。直到九年零九个月后,她怀的孩子才呱呱坠地。孩子一出母腹,便见风而长,变成一个一手持锤,一手握钳的壮实汉子。无师自通,安炉支砧,动手打制铁刀、铁斧,使基诺族人民用上了铁质工具。人们为纪念这个历史性的巨变,便于每年腊月举行一次打大铁的节日,使特懋克节沿袭成俗,成为基诺族全民共庆的隆重节日。

昔日过特懋克节,以村寨为单位开展活动,节期由各寨长老“卓巴”决定。节日期间,要举行剽牛、祭大鼓(神鼓)、跳大鼓舞、荡秋千、踩高跷、打陀螺等活动,并且要举行一次象征性的打铁仪式,全寨村民要向铁匠敬献一只竹鼠,表示对铁器创制人的敬重。

群山深处的布朗族古寨

澜沧江造就的高山深谷,使得这里保留下了相对系统完整的村落文化。在景迈山茂密的古茶园中隐藏着一片古老的布朗族村寨,行走于寨子,可以遇见光脚的布朗族老奶奶在自家院子用簸箕晾晒茶青。寨子入口处,年轻姑娘向游客兜售螃蟹脚(一种寄生植物,据说只有在上百年的古茶树上才能找到)、石斛、野菊花茶等干货。

为了适应南方潮湿气候,合理利用山地土地,景迈山的布朗族民居建筑都属于干栏式,这是一种古老的人类居住智慧。建筑屋顶出檐深远,适应当地多雨的气候,两侧透空的“山花”利于排烟。经多年改良,精髓未变,甚至竹椽子形成的交叉都演变为辟邪“宝剑”图腾而保留。现代布朗族民居在功用上有不少改变,比如实现了人畜分离;但也有不变,比如留住火塘与神柱。火塘象征兴旺,不能随意熄灭。神柱象征家神,家事要向它“请示”。

寨子依山势而建,道路、房屋错落有致,特别难得的是,翁基至今尚未有一幢钢混或砖混建筑,具有传统村落真实性、完整性。除了民居、缅寺、茶林、古树等等构成的古寨风貌,翁基还有歌舞献祭、信巫敬佛的虔诚民风,以及生产生活、吃穿用度中体现出的地域文化。当然,翁基的魅力更在于以茶为生、以茶为乐、以茶为神。

傣家跟着流水走

西双版纳傣族,是与水有缘的民族,称为水的民族。民谚说“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水创世,世靠水”。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讲到,开天辟地的英叭天神,就是用水混合其他物质造成了地球。

傣族与水有割不断的深情。傣族法典中规定:“建勐要有千条河。”丰富水源,是傣族选址建寨定居的重要条件之一。所有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傣族对水的依恋,还与风俗习惯和居住地气候有关。傣族过新年节时,有浴佛、泼水、划龙舟等活动,都离不开水;热带的高温,人们要一日几浴;傣族开水田种稻,灌溉也要水。傣族的生活离不开水。

泼水节是西双版纳傣族的新年,傣语称为“桑堪比迈”,也是傣家最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会有赛龙舟、放高升和孔明灯、泼水狂欢和赶摆等活动,其中丢包、民族歌舞和斗鸡、剽牛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在举行泼水活动的那一天,少女是被泼的重点,据说,被水泼得最多的那个姑娘说明喜欢她的人最多。在泼水节期间,人们相约赶摆、沐佛、放生,走上街头,相互用水尽情地泼洒幸福。

烧烤里吃出特别的傣家文化

傣味菜在云南菜系中独享盛誉,西双版纳的居民以傣族为主,傣味菜以糯米、酸味及烘烤肉类、水产食品为主,多用野生栽培植物做香料,味道以酸、苦、辣为特点,烧烤是傣味中一种最常规的制作方式。西双版纳傣味的烧烤,分为并、并窝、包烧3种。3种不同的烤法,可以获得3种色、香、味均有差别的食物。

“并”,是不加任何配料,仅用酱油、食盐、花椒油、八角粉、猪油作为调料的净烤方法,可用于烤制鱼、鸡、鸭和各种肉类。用“并”的方法烤鸡、鸭,仅用鸡、鸭的腿及身体,抹上食盐、酱油、八角粉、辣椒粉,稍渍片刻,将鸡、鸭体压扁,用竹夹夹住,用炭火烘烤至九成熟时,用猪油涂抹一遍鸡身,再用微火慢慢烘烤至熟。勐海小烤鸡就是其做法的代表性食物,表皮油黄发亮,肉味鲜纯,喷香可口。

“并窝”烤法,需要用主料包裹较多配料进行烘烤,使所烤食物充分吸收配料味道。这种烤法既可用于烤家畜家禽肉,更适合带腥味的烤野味肉。用“并窝”方法烤牛肉,当牛肉烤至八成熟时,取下肉块,用刀背或木锤轻敲,当肉丝敲松、敲散以后,将肉块摊开,将配料裹于肉内,用鲜香茅草叶捆扎,淋油上夹复烤至熟。这种裹料烤牛肉,肉色油润,配料翠绿,红绿相间。肉香而不脆,肉丝松散适口,带有浓烈的配料味,色香味俱佳。

包烧,傣语称为“摩”。制作包烧时取主料(畜禽、鱼、蔬菜等),洗净剁细,把主、配料掺合,加入适量食盐、味精调匀,用鲜芭蕉叶或鲜冬叶包裹,用竹篾扎紧,置于火塘的炭灰下捂烧至熟,即可食用。包烧的菜肴不会走味、养分不会挥发散失,堪称“原汁原味”。

雨林疏影里的动植物王国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湿润多雨,这里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一个动物的王国,有不少珍禽异兽,如亚洲象、犀鸟、孔雀、黑冠长臂猿等。西双版纳保护区内植物种类繁多,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58种。西双版纳特有和稀有的植物中有望天树、红光树、云南肉豆蔻、四薮木、黄果木、胡桐、美登木、三尖杉等等,还能看到“独木成林”“花中之王”“空中花园”。保护区是中国热带植物集中的遗传基因库之一,也是中国热带宝地中的珍宝,尚有近千种植物未被人们认识,植物物种之多实属罕见。

烤茶:布朗族传统喝茶方式,古朴得有些粗糙,却也香足味浓,尤其适合深山祛湿和劳作解渴。

泼水粑粑:傣族传统美食,以糯米磨浆加入红糖揉成粉团状,用新鲜芭蕉叶裹住蒸熟。

(来源:云南信息报记者闵杉摄影记者吴秋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