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民围观云南的大象到哪了 [复制链接]

1#

去年3月,生活在西双版纳勐养子保护区的16只大象,不知为何突然一路北上,跑去了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县区域,到了12月份,象群又来到了墨江县或许是“普洱漂”生活太过安逸,象群还在途中生下了一头小象宝宝,原本16头大象的队伍再次壮大,变成了17头,虽然亚洲象群也曾离开保护区,出现在西双版纳、临沧和普洱附近但是到了今年4月,这群大象又出乎意料地继续北上,到达了他们祖先数百年来都没有踏足过的红河州和玉溪市,它们在玉溪市元江县待了一个月后,除了两头成象自行返回了墨江县境内,在此时,象群们距离自己的出发地直线距离已经足足有公里左右,如果算上象群迁徙时的七绕八绕距离只会更远。

在此期间,政府工作人员们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驻扎在象群可能经过的道路上,疏散群众,为大象提供丰富的食物并试图诱导他们返回森林,但都无济于事,大象庞大的身躯在田野间进行没有一片玉米地能完整地回到乡亲们的手里,它们途径的村庄和城镇,更是难逃踩踏,房舍、鸡笼、甚至洗车行的水桶,都能被大象们翻个底儿朝天,甚至有一头小象还不小心喝掉了村民家中自酿的斤酒糟醉了个东倒西歪,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重追上大部队,穿街走巷如履平地,它们和曾经在原始森林中一样,一路高歌猛进,昨天晚上10点左右,在昆明和玉溪边界徘徊了几天的象群最终还是来到了昆明境内,目前迁徙距离超过公里,几乎跨越了半个云南省,之前只有在野生动物园能看到的生物如今真实的出现在了生活中。

在大象“离家出走”的背后,是栖息地的不断恶化,难道说,是我们不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吗?我们当然重视,我们为大象建立了保护区,一项来自云南省林业与草原局的数据显示:随着保护为度的不断加大,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已从年的88.90%增到了年的97.02%。可是,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并不意味着更适合亚洲象们的生存,它们的主要食物——野芭蕉、棕叶芦等林下植物在自然保护区之外人类活动也改变了当地的植被情况,橡胶种植园、茶园、咖啡园拔地而起,原本成片的亚洲象栖息地支离破碎,大象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比原本减少了40%。所以,在保护区青黄不接的旱季找不到食物的大象,必须在一个又一个栖息地间穿梭或是直接来到村庄附近的农田寻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饱餐一顿。不过,一旦尝过农田里,甘蔗、玉米、水稻等含粮量高的经济作物森林里那些象草便“味如嚼蜡”尝过了甜头的亚洲象们又何必在森林里费力揾食呢?饮食结构也因此改变。换句话说,就是原本的象群栖息地,已经无法再承载这个家族的所有成员,它们需要走出曾经的活动范围,找到一处适合自己的新家,早在8年,象群们的“征途”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远。

去年11月,另一群数量达18头的亚洲象,也走出了自然保护区,它们一路南行50公里,迁徙到了勐仑镇附近找到了新家,但对于如今这15头亚洲象而言,残酷的现实却横在面前;越往北走,海拔越高,逐渐变冷的气候,也越不适合亚洲象生存,越来越大的人口密度,也更容易激怒大象,极易引发可怕的人象冲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已经想过了各种办法引导象群折返,但食物引诱效果不佳,实施麻醉的难度又太大,唯一能做的就只尽力把象群阻隔在市区之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