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芒景古茶园澜沧县景迈 [复制链接]

1#
北京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vxbdf_zx/wj5g7c3/

芒景古茶园——澜沧县景迈

普洱市古茶山东北面无量山,哀牢山系古茶园群较多,西南有澜沧县景迈两大古茶山,和孟连县古茶山。澜沧县面积平方公里,边境线80.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第二大县。东面是普洱市,东南是西双版纳勐海县,北面与临沧市双江县接壤,西以漫长的边界线将西盟县和孟连县挤压在边境角落里,并且超越了缅甸。

自勐海县勐满镇向西,跨过南拉河,就是号称千年之久的"景迈古茶园",区域范围包括从芒海县一直到景迈之间。境内主要村寨有景迈、芒景、糯干、勐本、上芒景、下芒洪、翁洼、老酒坊等,其中最大的两片是芒景,即芒洪寨。总面积亩,实际采摘量为亩,其中树龄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古茶树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称为“千年古茶园”。为世界上保存最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栽培型古茶园。

景迈—芒景,地处同属独立的山系,近年来也被习惯称为“景迈山”,其中的三座主山由西北至东南,分别是“广勐根”、海拔米、“者老红”。光景旭海拔米。其间,山连山,原始森林密布,生态环境完好。

除了主三峰外,景迈山还有四条主要河流贯穿其中,分别是:澜沧江支流“南朗河(也称南拉河,南腊河)”;以及“南拉河”,最后汇入了“南朗河”;

傣族和布朗族是景迈-芒景地区的世居民族,时代生活在这里,并有着古老的传说故事。

景迈-傣族传奇

据传说,在西汉时期,今德宏地区称为生活着一支庞大的傣族部落,随着部落人口的增加,土地环境无法满足部落的生活需要,部落就陷入了食物危机,部落“召糯王”决定带着部分族人外出寻找新的家园。

沿澜沧江边一路往下游寻找,部分族人定居在双江、耿马等路的路上,而傣族的王子则带着更多的人来到景迈山下。有一天,王子追逐一只金马鹿,从江边追到山顶,只见这山高耸于云上,环境优美,土壤肥沃,江中有鱼虾,森林中有一群野象,在傣语中,有一群大象为朗章,王子见这里有大象,或许已在幻想着他日成立一支庞大的“象军”,而在这里看到的是大象,或许已经在幻想着他会成立一支庞大的“象军”,并将其命名为“大象”。该部落停止迁移,并在此定居,即公元前年,景迈山即成为这次迁徙的终点,这个部族一到这里居住就是二千多年。

据称,召糯腊不仅喜欢大象,而且来到景迈山后还发现了一种神奇的植物“茶”,四季常绿,多季发芽,喝的时候神清气爽,消除沉疴,从此部族便开始享受到真正的经济利益,因此,他们到了景迈山之后,就发现了一种魔力植物“茶”,他们的祖先就是喝这种茶。

大坪掌是景迈最核心的古茶园,据说是公元前85年4月15日,召糯腊在大坪掌种下第一棵茶树,被当地人奉为茶神。不幸的是,茶神在年的霜冻中死去。虽然茶神已经死亡,但是当地人的祭祀方式和地点仍然没有改变。时至今日,围绕着茶神的万亩古茶园,仍在诉说一个家族二千年的故事。

芒景-布朗族传奇

布朗族是芒景村寨的主要民族,它的祖先是居住在昆明的百濮人,为遇上云南最早的民族,三国时期,中原战乱中,许多势力以一种不同于和平时期的方式向西南方向扩张,百家争鸣。

百濮人的老首领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哼冷,尼洼”,找到居所后,让冷率军到前线对抗强敌,尼洼驻守大本营。怕老首领忽然病死,族中长老推举留尼洼为新首领。此后,百濮人一分为二,尼洼族人成为后来的佤族;哎冷则率领部族迁往勐海、澜沧、中缅边境。把族人分成三大部分,哎冷的中心大寨就在今芒景,另一部则为缅甸的掸邦,还有一部为今缅甸的掸邦。

目前在芒景村芒洪寨,分布着大片的古茶园,除了景迈大坪掌外,还有迈茶山第二核心的古茶园,其中最大的茶树高6米,树幅约厘米。

会迁移的民族,不动的茶山。茶叶世界有句名言:凡是布朗族生活过的地方都有古茶山分布。这三个区域分别是芒景、布朗山、缅甸掸邦布朗族地区和缅甸掸邦布朗族地区,诉说着一个民族古老、迁徙、爱种茶的故事。

景迈茶品质

据说喝普洱茶,就是喝“神韵、茶韵、山韵”。

景迈茶山充满着两个民族古老的传奇故事,可谓是历史与民族,悠远的神韵;景迈山环境秀丽,风光宜人,许多时候,站在山顶,周身是鸟语花香,脚下是苍茫云海,可谓山韵;景迈茶山野气韵强,香气凸显,可谓茶韵。景迈茶有兰香型,有蜜香型,依据茶园,季节而定,一般春茶多兰香,秋茶多蜜香,入口涩重苦轻,回甘快,甜感持久,香气凸显,可谓代表着云南高香型的山头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