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年以来,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等目标,昭通市始终坚持把*建引领贯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全过程。通过健全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搬迁群众精细化管理、多措并举拓宽就业路子等,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建成全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安置区——靖安安置区,让搬迁群众从贫困山区来到现代化城镇,实现安居乐业奔小康。
超前谋划
健全基层*组织
昭通地处乌蒙山腹地,曾是集革命老区、地震频发区、生态脆弱区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为攻克“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难题,昭通市发挥“搬不动山就搬人”的新时代愚公精神,于年全面启动靖安安置区建设工作。
靖安安置区是昭通市集中安置区中体量最大的一个。按照规划,这里承接着来自大关县、永善县、彝良县、镇雄县、盐津县、昭阳区5县1区的搬迁群众户人。
搬迁人数众多是当地*组织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同时还面临跨县区搬迁安置后的服务管理工作。面对摆在面前的诸多困难,工作该如何开展?
为此,昭通市高位统筹、超前谋划,搬迁前,在全市抽调多名干部职工,走村入户做好搬迁群众工作。同时,率先组建靖安安置区临时*工委和管委会,下设靖安安置区群众服务管理中心,全力疏通行*区划壁垒,将健全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与安置区建设等工作同步开展。
据靖安安置区临时*工委常务副书记魏永翔介绍,在下派工作组做好动员群众搬迁工作的同时,靖安安置区临时*工委同步开展了搬迁群众*员情况、村*组织和居委会担任过职务的人员情况排查工作。“借助人员情况排查建立人才储备库,为组建临时*组织和社区临时工作站奠定了基础。”魏永翔表示。
搬迁之初,靖安安置区临时*工委对人才储备库里所有*员开展培训,借鉴昭阳区城市基层*建的配置,靖安安置区及时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率先成立社区*总支和社区临时工作站。人才储备库里的*员提前进入社区,全程参与并帮助群众做好搬迁安置的各项工作。同时,靖安安置区临时*工委将*员责任细化落实到每栋楼,将*组织的力量体现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
群众搬到哪,*的组织和工作就跟进到哪。通过提前谋划,健全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在搬迁工作和社区管理中,*组织和*员干部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锻造“主心骨”
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
走进靖安安置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整齐的高楼、宽阔的道路、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和配备齐全的生活设施。
年3月,靖安安置区正式破土动工建设,在严格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建设安置房栋,于同年11月21日完成分房,12月18日启动搬家。年10月18日,靖安安置区搬迁户全部完成搬迁入住。
从贫困山区搬到现代化城镇,从农民变为市民,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开启了新的生活。为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靖安安置区各级*组织积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发挥好*员干部的“主心骨”作用。
按照“规模适当、便于服务”的原则,靖安安置区共设置了滨江、惠民、合顺、康庄、思源、福兴6个社区,同时还成立了6个社区*群服务中心。为配强基层干部队伍,从昭阳区选派了6名优秀干部担任社区*组织书记,择优确定66名社区干部、32名片区长、名楼栋长,确保工作有阵地、服务有窗口、活动有场所、办事有专人,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按照“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要求,社区人员下沉、职责下沉,通过组建巾帼志愿者、维修服务队等8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并公布24小时服务电话,为搬迁群众提供“全天候”“保姆式”服务。
此外,靖安安置区各级*组织还注重收集民意,及时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室,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为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就业问题,靖安安置区坚持“搬迁安置同发展产业紧密结合、同安排就业紧密结合”,组建1个就业服务中心、1所技能培训学校,建立1个招聘市场,通过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输出稳定就业、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开发公益岗位等途径,为广大搬迁群众提供全方位、多途径的劳动就业服务。
通过构建“*工委(管委会)—服务管理中心—县区工作站—社区*总支(居委会)—*小组(片区)—志愿服务队—楼栋长”的管理服务体系,靖安安置区做到了易地扶贫搬迁推进到哪里、*的基层组织就跟进到哪里、便民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确保了4万余名搬迁群众“能看病、有学上、可就业”,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创新治理
构建和谐新社区
一个集中安置区就是一个小社会。当4万余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生活习惯的搬迁群众齐聚于此,如何保障安置区内社区和谐、邻里和睦?
靖安安置区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工作中全面发力,强化*建引领,逐步建立“组织有力、管理精细、服务到位”的社区治理体系,切实把*组织的*治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安置区治理效能,营造“支部引领、*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探索社区治理工作中,靖安安置区成立了综治中心,打通各派驻安置区工作窗口单位及各社区的行*管理壁垒,形成有效的互联互动。通过对安置区内信息的收集、研判、分流、督办,在综治中心的统一调度下,借助“智慧*建”服务载体,通过“社区—片区—楼栋—楼层”4级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和综治App,以相对集中的优势,对信息进行多渠道收集、多线发布、多途径解决。
“综治中心就相当于靖安安置区的‘大脑’,接收信号、分析信号、作出指令。收集到信息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逐级向社区综治中心、广大*员干部和志愿者派发任务,由此实现‘一站式’‘全天候’‘保姆式’的管理服务。”靖安安置区派出所所长崔尧介绍说。
为了实现科学治理,靖安安置区创新“红*绿”精准动态管理模式,对社区居民电子档案进行“红灯户、*灯户、绿灯户”分类标识,结合昭通易迁扫码识户
为引导群众参与自治,在*组织的带领下,各社区健全各项制度,确保“四议两公开”落地落细,并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内容纳入居民公约,规范社区居民行为。靖安安置区还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开展以文明、和谐、卫生等为主题的宣讲及评比活动,引导搬迁群众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在*建引领下,搬迁群众安下心、扎下根,逐渐融入城市社区生活,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往期精彩回顾省委宣讲团成员杨*一行到靖安新区等地调研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协原主席玉香伦到靖安新区考察
图文来源
《云岭先锋》杂志年03期20页
主编
邹云坤
副主编
魏永翔
执行主编
徐煜坤
编辑
牟玉婷
投稿邮箱
ztjayqx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