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双版纳的颜色 [复制链接]

1#

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出发了。七月。西双版纳。

说起云南,你也许首先不会想到她,但在云南众多的好山好水之中,她也是独一无二。既远又近,既熟悉又陌生。

云南在我们国土西南,西双版纳则在西南的西南。这里生活着傣族、拉祜族、基诺族、哈尼族等12个少数民族和极少数民族,也是在中国少数不以汉文化为主的地区之一。充满民族特色的傣族建筑与佛教寺庙,让人有种身处异国的错觉,很像泰国清迈。

西双版纳有山、有水、有雨林;好吃、好看、好玩,是天人合一的“神奇乐土”。

很多人说,去一次西双版纳你就会爱上她。因为很少有一个地方,能满足那么多人不同的需求。要自然,有雨林;要文化,有历史;要美食,有夜市……除了季节,她是一座千人千面的城市。

这一次,你想了解西双版纳的哪一面呢?

西双版纳中科院热带植物园就是我们这次旅行的第一站。

能有这次西双版纳的旅行,这里算是一个缘点,或者起因。王莲、绞杀榕,或者园里叫不上名字的姹紫嫣红,仿佛只要去看就不负远行。

据说,一颗绞杀榕,要完全把它的宿主吞没、“消化”,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需要三百年到五百年的时间。它们几乎像是这片雨林的“王者”,在自己精心编织的盘根错节的“网国”里掌握着生杀大权。当你亲眼看到它的时候,大概就会相信“万物皆有灵”这句老话。

西双版纳有“世界动植物基因库”之称,其中在中科院热带植物园一千公顷的范围内就有上万种动植物种类。

比如“跳舞草”,其貌不扬,没有开鲜艳的花,但它的叶子可以随着阳光摆动,或者你给它播放一首音乐,它也会随之舞动。至于它能听懂什么样子的音乐?等中科院的科学家带我们去一探究竟吧。

中科院植物园的发起人,也是第一任院长蔡希陶先生的文章里记述:年,当时还在北平,他翻看了许多外国人的游记,决心要到西双版纳搞动植物研究。临行前他登报招人,来了两百多个人,先生精心挑选了四个学业成绩出挑者。谁知报到时,知道目的地是西双版纳,四个人都“戴上帽子告辞了”。最后蔡先生又选了“二三个学历很低的”年轻人,动身了。

看完这样的故事,再想那满园的植物,替它们长舒一口气,觉得侥幸。特别昨天看了《西双版纳农民砍树种茶》的新闻之后。比起那四位有心向之,无力往之的青年,我们也是幸运的。

“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是傣族人千百年来的精神核心,他们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热带雨林充满了敬畏与感恩之心。

也许正因为这样的信念,西双版纳才能成为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

第二站,我们一起变身“勇士”,穿越雨林去探险。

雨林里的树遮天蔽日,有的高得望不到头,有的宽得连成一排,仿佛头顶这些绿色的天然屏障,隔绝的不只我们与烈日,还有我们与“人间”。“在西双版纳,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委身大地,只有欲望在天空漂泊”。

难怪人们都感概,到大自然中人会变得谦卑,因为要仰着头呀,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

《瓦尔登湖》里,梭罗说大自然是“生命的不竭之源泉。”他说,人的双腿,不会都对商场、车站等等那些人头攒动的地方趋之若鹜,久而久之,也都会去接近那“生命的不竭之源泉”。

而属于多数人的生活是,住在越来越高的楼房里,每日穿梭在钢筋楼宇之间,脚下的柏油马路越来越厚,不见泥土,总是辗转在这样的空气里,人总是要生小毛病的。接地气,接地气,原来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这第二站也应该叫“接地气之旅”。

·

就像前面蔡希陶先生的故事里,西双版纳曾经是那样一个在人人心目中都遥不可及的地方,现在却有人被她吸引着,愿意为她留下来。

我们这次的旅途当中,就要去拜访两位这样的艺术家。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也就是傣陶,是西双版纳第一批被批准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之一。

经考古证实,傣族用陶大约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明初钱祖训所著《百夷传》称:傣族“惟陶冶之器是用”。与其他民族的不同之处在于,傣陶是由妇女代代相传的。

这是因为,傣陶的用途大多很实用,没有华丽的外观或风雅的讲究,大多用于生活器具、建材、佛教礼器等的场景。

邱以胜,最初就是被傣陶这样不张扬的外表,和简朴的制作场景吸引的。

在历时两年多的乡野调查中,他也慢慢理解了傣陶朴拙的外表下,包含许多傣族的智慧,以及民族精神和自然灵性,具有禅意和佛性色彩。

他也见证了西双版纳“剧变”的过程,城市不断发展扩张,外来文化潮水般涌入,少数民族文化难免经受冲击。邱以胜喜欢傣族传统文化,崇尚傣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一整套原始生态观念。

他为了沿袭傣陶技艺,也为了包容这个时代,他扩充了傣陶的创作符号,延展出更符合这个时代审美的器型,把自己对于傣族文化的理解也融入其中。

西双版纳从来都不属于一种颜色。热烈又细腻的环境包裹下,是五光十色的世界调和出的,不可复制的色彩。其中带有强烈的文化特色与历史印记。比如傣族受佛教文化的浸润,喜欢用红色作为主要颜色,而且他们有五彩斑斓的“红”。

独立艺术家秦鸿雁研究植物染色多年,当她第一次到西双版纳,在傣寨看到一位老妈妈在用一轴红线织布,她说她从未看到这么美的红色。就为了这一抹红色,她留在了西双版纳,寻找更多属于这片土地的颜色。

留下来之后她才发现,西双版纳带给她的惊喜远不止那一轴红线,这里光是世居的少数民族就有12个,他们各家有各家的本事,各家有各家的文化底色。美的事物应接不暇,对于艺术家的创作生命来说,无疑是食粮一样的存在。

跟着这样有“眼力”的艺术家,希望你这次可以在版纳挑出一抹你最爱的颜色,把它染出来。还要吃一次,和这众多色彩融为一体的晚宴。

·

热烈、淡雅、粗狂、温柔……这些都是西双版纳,一次的旅程无法全部囊括。

在雨林丰沛的自然条件孕育之下,有自由的动物,也有鲜艳的植物。那么人在其中呢?也会和这样的天、地、环境融为一体吗?只要没有出发,一切都不得而知。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一样,也不存在一百分的目的地,但你可以有一百分的美好心情。所以,每次不管去哪里,我们都会说一句“请你准备一个好心情。”因为这真的很重要。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年7月19日—年7月25日

元/一大一小

TIP:如需增加人员,请单独与我们联系

酒店:前三天:王莲酒店,后三天:西双版纳洲际酒店

餐费:晚餐6餐(包含最后一晚结营晚宴);午餐5餐(25日自由活动,大家吃自己想吃的)

各地点门票

当地向导、工作人员费用

中科院老师、艺术家费用

自然教育课程费用

雨林穿越相关费用

课程内材料费用

在地交通费:大巴包车,接送机

旅行保险

全程拍照费用

往返机票

入住酒店的额外开支

购物等一切私人消费

违禁行为或已有疾病造成的相关医疗费用

因涉及接送机事宜,我们会在报名之后具体建议航班时间

4岁以上的亲子家庭或成人

10--15组家庭

请添加工作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