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版纳秘闻别的地方以茶代酒,我们这里 [复制链接]

1#

今天是欢乐、吉祥的日子。

亲朋好友,欢聚一堂。

清香的米酒,斟满酒杯。

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来吧,朋友!举起酒杯。

共祝愿大家幸福平安。

(傣族祝酒歌)

一提到傣族,估计很多人想到的是课本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照片。

除了节日庆典,“水”在傣族的日常生活中似乎也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初次到西双版纳旅游,总能被饭桌上一桌人“水水水水水水”的呼喊声吓到。

不知道的人以为是站起来的一桌子人,集体在向服务员呼唤添水,可是周围的人似乎又无动于衷。

说来也怪,这桌人喊着“水水水”然后又举起杯子,集体仰头,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经过一番打听才知道,这是傣族人民特有的祝酒文化。

喝酒难道不是唱傣族的祝酒歌吗?

“水水水”又是什么神秘的口号?

小编为你细细说来。

“无酒不欢,无酒不成宴席”

嗜酒是傣族的一种古老风俗,酒是傣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在这里“无酒不欢,无酒不成宴席”。

傣族人嗜酒如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更加普遍,不止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平日里傣族人也会喝上两杯。

开心的时候要喝酒,不开心的时候更要喝酒解愁;口渴了喝酒,有事没事都要喝酒,喝多了就睡,睡醒了接着喝;去别人家做客伴手礼直接扛过去一箱酒;饭桌上可以没有主食饭菜,但必须要有酒!酒才是主食!

独特的“烤酒”工艺

傣族人一般喝自己酿制的独具特色的传统小锅烧酒(傣族人称“烤酒”)。

烤酒的制作是一项古老的工艺,其制作过程很复杂,很耗时。

“生意百行,不如煮酒熬糖;做遍生意,不如四脚落地。

酿酒熬糖养猪,子孙后代不输。

”这一傣族谚语至今还在云南的傣族中流传着。

但如今大家想喝酒的时候都是直接购买,很少人家会自己酿造,能够制作烤酒的更是越来越少,而在勐远仙境周边的南拼村就有一位酿酒好手,她酿的烤酒远近闻名。

依康家住南拼村,今年四十岁左右。

依康会制作烤酒,她制作的烤酒度数一般在51-52度左右,制作烤酒的过程要经过选料、泡水、蒸晾、拌酒曲、存蔑囤发酵、闷酒、凝结成酒滴、蒸烤。

依康的烤酒制作流程有以下五个步骤:

(一)煮玉米

玉米一般要用较硬的玉米才行,煮的时间较长,一般从早上开始一直到下午3点才有结束。

(二)风干玉米

玉米要煮后要经过一段时间自然风干,不用晒干,温度降低就可以。

(三)密封发酵

把经过上述过程的玉米放到袋子里进行两天两夜的发酵。

(四)装桶发酵

在袋子里发酵好后就要装进酒桶里继续发酵,要放置在阴凉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五)蒸酒过渡

长达一个月的发酵后,就要开始蒸酒。

蒸酒的时间长短一般由玉米的质量决定,滤好的酒就是成品。

经过长达一个都月的制作,依康的烤酒醇厚甘甜,在勐远仙境周边的几个寨子里都相当有名。

敬酒礼仪

傣族人宴请宾客,客人一入席,主人就会来给客人满满的倒上一杯酒。

傣家人的第一杯一定是要盛满的,并且要把还没有喝过的酒滴一点在桌子边沿,表达这是敬祖先的。

如果你不是傣族,就可以不用这样做,只要静静等待他们敬酒就行。

敬好祖先后,主人就会招呼客人喝一口,这时客人应该举起酒杯,向前举起,然后喝上一小口。

喝了一口酒后,就可以自由地边吃边聊了。

回敬主人时,如果对方是长者或领导,那你应该站起来敬酒,如果是同辈兼好友,那就不必起身,举杯一饮而尽就行。

酒过三巡时,长者会来回敬酒。

这时会行酒令,一般都是主人喊“打锅!”,客人就会和着喊“水!水!水!水!水!水!”。

然后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不喊酒令或不饮完的将视为对主人的不敬。

“水水水”是傣族的敬酒声,是“干杯”的意思。

在祝福吉祥和干杯的双重内涵里,傣族人的的确确是把酒当水喝了!劝酒时,正所谓“傣族人民吼三吼,客人一听腿发抖”!所以啊,来版纳的客人,想领略傣族民众热情的“宽宏大量”,最好带着肚量来;酒量不好的,奉劝千万不要和版纳人约酒。

莫问,问就是……实在喝不过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