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侗族女石奶引16岁时因长相太美画在1元纸
TUhjnbcbe - 2023/4/8 10:05:00

年,经过有关部门调查确认,第四套人民币1元纸币上的侗族女子,就是贵州省从江县庆云乡佰你村村民石奶引的头像。

这个消息一经传播,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很多人拿着1元纸币跑到石奶引家中,将纸币上的少女的头像和石奶引比对。

虽然石奶引已经61岁了,岁月早已在她脸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但是依然可以发现纸币上那个清秀美丽的少女,和石奶引有着几分相似。

然而,作为当事人的石奶引,却是一头雾水,这个朴素的农村妇女也不知道,纸币上的那个头像怎么和自己这么像,难道上面画的真是自己?

石奶引努力回想,记忆像藤曼一样向前延伸,终于,她想起来了发生在少女时期的一件往事,一元纸币的“头像之谜”,随之解开。

那么,石奶引的头像为什么会出现在纸币上呢?当年在她身上又发生了什么呢?

01

佰你村是一个侗族小村寨,每逢赶集的那几天,村里的少女们都会穿上漂亮的衣服,三五成群的结伴而行前往赶集。

年的一天,16岁的石奶引和往常一样,身穿侗族盛装,和几个同伴有说有笑的去赶集。

她们的目的地是江县的洛香镇集市,那里的集市上物品丰富,种类繁多,不仅可以交换自己所需要的日常用品,还可以拿一些东西去卖钱。

石奶引家中一贫如洗,日子过的非常艰辛,兄弟姐妹六人从懂事起,就要去参加劳动,为这个家庭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对石奶引来说,上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她只在学校待过几天就辍学回家了,唯一认识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

辍学后,石奶引和其他兄弟姐妹一样,在家帮着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时间一天天过去,石奶引也逐渐长大,这个美丽的侗家少女出落的婷婷玉立,翘翘的鼻子,水灵的眼睛,乌黑的长发,在侗乡是远近闻名的“一枝花”。

石奶引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她勤劳聪慧,在劳动之余琢磨着能够做点什么,为家里创造点收入。

经过一番考察,石奶引将主意打在了家里那台老旧的织布机上,那是她母亲结婚时的嫁妆,早已废弃多年。

石奶引从杂物堆中扒出了这台织布机,虽然看上去破旧不堪,似乎要散架了,但是经过石奶引一番鼓捣,这台织布机竟然又“嘎吱嘎吱”地转了起来。

从此,石奶引又多了一项事业,那就是用织布机将丝线织成布匹,拿到集市上去卖钱。

不过,在佰你村会织布并不是一个稀罕技能,这个封闭地村寨在漫长地岁月中依然保持着男耕女织地传统,村里的女性几乎人人都会织布。

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织出来的布和别人与众不同呢?石奶引又琢磨起来了。

当时,集市上卖的布匹都是“素布”,颜色多以灰色、蓝色为主,色调单一。

石奶引想,大多数女孩子都喜欢鲜艳漂亮的颜色,如果能做出鲜艳漂亮的布料,那拿到集市上一定是抢手货。

说干就干,石奶引决定自己动手染布。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染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从前期的选料,颜色调配,布料浸泡,到后期的清洗,晾晒,都有一套严格的技术标准。

大字不识几个的石奶引,既没有书籍参考,也没有他人经验借鉴,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

面对复杂的染布流程,石奶引没有被难倒,她选好颜料后,不厌其烦的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经过几个月地摸索,石奶引终于掌握了染布技术,她染出的布,不仅色彩鲜艳,而且不容易褪色。

石奶引把布拿到集市上后,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尤其是女孩子们对这些颜色艳丽的布匹非常喜爱,一下子一抢而光。

石奶引也因此赚到了不少零花钱,她把钱都给了父母,用来补贴家用。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附近的村民都知道了石奶引染的一手好布,很多女孩子来到佰你村找到石奶引,想学习染布的技术。

换成当今社会,石奶引就是一个小网红,只要开个培训班卖课程,分分钟就能收割不少韭菜。

但是,石奶引并没有这样做,那个年代的人想法简单,纯真质朴,没有这么多商业头脑和套路。

对于那些来“拜师学艺”的人,石奶引没有丝毫保留,将她染布的技术全都倾囊相授,碰上悟性比较差的学员,石奶引更是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教,直到对方能上手操作为止。

在教学地过程中,石奶引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地姐妹,大家平时在一起染布聊天,遇上赶集地日子,就一起约着去集市上采购丝线,出售布匹。

这次就是因为织布用的丝线用完了,石奶引和姐妹几个相约一起去镇里赶集,挑选一些丝线。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这次赶集,将会遇到一场奇缘。

02

年,根据*中央、国务院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了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

著名美术家、油画家侯一民也参与到了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之中,他的任务是给人民币绘制图案。

第四套人民币的正面图案全部采用人物肖像,并且要求人物要突出各个民族的人物特征,以展示各民族共同发展,团结一致。

设计小组根据当时的人口普查数字决定,凡是人口在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就画上去,从最大面额的10元券(当时最大面额就是10元券,直到年才增发了20元、50元和元券)到1角券,每种票券上画两个民族人物头像,人口多少与票券面额大小相对应。

按照人口数量,苗族和侗族人物画像被放在了1元纸币上。

侯一民接到任务后,立即开始了创作工作。

然而,闭门苦战一个月,侯一民感觉他画出的人物缺乏少数民族的那种灵动特质,于是干脆全都“毙掉”。

侯一民认识到自己这样闭门造车是不行的,为了画出最真实的人物特征,他决定实地取景。

为此,他带着他的团队沿着云南边界走了一圈,从西双版纳到贵阳、桂林、蒙古、回族地区,走了一万多公里,耗时将近三年,只为捕捉少数民族人民最真实、最美的一面。

侯一民来到了位于黔西南的江县洛香镇的一个集市,他和助手在集市上一边闲逛,一边打量着来赶集的人们。

突然,侯一民眼前一亮,他看到一群身着盛装的侗族姑娘正围在一个小摊前买丝线,其中一个姑娘长相秀丽,在她身上有着少数民族那种质朴的美。

这就是侯一民一直在寻找的人物模型,而这个侗族姑娘,正是石奶引。

侯一民径直走到摊前,拍了拍石奶引后背,笑着问道:

“小姑娘,我可以为你画一幅画像吗?”

石奶引被着突如其来的搭讪吓了一跳,当她转过身,发现和他打招呼的人满脸笑容,似乎没有什么恶意,于是点了点头。

石奶引按照侯一民的要求,走出人群,到指定的地方站好。接着,侯一民拿出画笔和纸,对着石奶引画了起来。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侯一民终于停下了画笔,他看了看画夹,又看了看石奶引,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就是他心目中理想的侗族少女形象。

画好后,侯一民向石奶引示意,可以离开了。石饮奶虽然当时满肚子疑惑,不知道这个陌生的男子为什么要画她,但是大大咧咧的她并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到家后,石奶引未向任何人提起过画像的事情,而她自己也因为忙于劳动和织布染布,很快将这件事情忘的干干净净。

03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很快石奶引到了适婚年龄,很多小伙子对她心生爱慕,对她展开了猛烈追求。

对于众多的追求者,内心保守的石奶引丝毫不为所动,比起浪漫的爱情,她更相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要的是一个勤劳踏实,能托付终生的人。

22岁那年,在媒人的介绍下,石奶引和同村的石学海开始了交往。

那个时代不像现在,男女间谈恋爱要逛街看电影,在那个年代黔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恋情交往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行歌坐月”,即情歌对唱。

几次情歌对唱后,石奶引和石学海对彼此都十分满意,两人渐生情愫,最后双方由父母做主,举行了婚礼,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新婚的甜蜜很快过去,摆在这对新人面前最大的现实依然是贫穷。

石学海虽然勤劳踏实,但是他家同样也一贫如洗,兄弟姐妹一大堆,连个像样的住处都没有。

比起住处来,更困难的是吃的问题,一家人只靠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计,由于粮食有限,平时肚子只能吃个半饱,要是遇上粮食歉收,一家人只能喝稀汤了。

虽然生活艰难至此,但是石奶引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婚后没几年,石奶引的一双儿女陆续出生,家里多了两张嘴吃饭,石奶引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

为了改善生活,石奶引重操旧业,重新拾起了织布、染布手艺,以此赚取一点生活费。

不过,当时市场上地商品种类已经逐渐多了起来,石奶引自制的布料在集市上已经没有那么好卖了。

无奈之下,石奶引不得不拓宽业务,制作绣花鞋和手帕,拿到集市上和布料一起卖了换钱。

从此,石奶引的生活完全被繁重的劳动所填满,白天她要和丈夫一起下地干活,晚上则穿梭在织布机、染缸之间,夜深人静时,她还要在昏暗的煤油灯旁边,缝制绣花鞋和手帕。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繁重的劳动让她的脸上早已失去了少女的光泽,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皱纹和沧桑。

一双手由于长年和染料接触,也已经变得惨不忍睹,皮肤粗糙,指头发黑,指甲几乎皮肉分离,让人看了不禁倒吸凉气。

面对生活的重担,石奶引没有被打倒,她依旧任劳任怨的辛勤劳作,只希望一家人的生活能越来越好。

04

第四套人民币发行后,印有石奶引头像的一元纸币,正式在市面上开始流通。

然而,虽然石奶引经常使用这些纸币,但是她从来没有察觉,纸币上的头像就是她本人。

直到年,有人在网上发文,称现流通的人民币一元纸币上的人物头像,是贵州江县庆云乡的石奶引。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拿着一元纸币来到石奶引家比对,越看越觉得像。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石奶引登上人民币的事情,很快在方圆百里传的沸沸扬扬。

各大媒体也纷纷来蹭热度,轮番上门,记者一拨一拨的来采访,把石奶引家的门槛都快踏破了。

石奶引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一时间江县庆云乡成了一个网红圣地,无数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石奶引芳容。

然而,来者大都是尽兴而来,失望而归。

因为如今的石奶引,在岁月风霜的打磨下,脸上早已粗粝不已,和普通的农村妇女没什么两样。

说到底,大家想看到的其实是心目中幻想出来的那个清秀的侗家少女石奶引,而不是现实中饱经岁月沧桑的农妇石奶引。

不过,对于眼前的喧嚣,石奶引并不那么在意,她依然保持自己的生活习惯,每天辛勤的下地劳作,按时为全家人准备一日三餐。面对好奇的游客们,石奶总说:

“已经不是图片上的小姑娘啦,干活干得都不像样了”

05

很快,县里的领导也知道了此事,他们特意去石奶引家,希望借石奶引的知名度,将庆云乡打造成一个旅游文化景点,为县里创造经济收入。

这件事看上去确实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游客的到来不仅可以给石奶引以及村民们带来不错的收入,县里也可以趁机发展旅游业,说不定还可以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然而,石奶引却拒绝了这个建议。

一方面,她觉得自己只是个普通平凡的农村妇女,不值得大家这么

1
查看完整版本: 侗族女石奶引16岁时因长相太美画在1元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