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280922_lab.html以下视频来源于云南地方志云南特有民族:傣族傣族村落,水边林际,每值晨曦微现或夕阳斜照时,常见孔雀缓缓展开羽翼翩翩起舞,宛若一片流霞跃动在玉池林边。每一个傣族儿女,便如一只气宇轩昂的孔雀,带着光彩的羽翼、灵动的身姿和善良的心,在祖国西南那片美丽的“孔雀之乡”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傣族人民傣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群,汉代《史记?大宛列传》载:“昆明……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此时的“昆明”指洱海地区,“滇越”大致指今德宏及邻近的部分地区。汉晋时期,西南地区设县治,傣族社会*治经济发展初具规模。傣族自元代进入封建社会。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傣族主要聚居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废除土司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根据本民族意愿,正式命名为傣族。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全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俯瞰景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元江、新平等县。其按分布地区有自称,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人会自称“傣泐”,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傣族人自称“傣勒”,除此之外金平等地傣族自称“傣端”,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雅”,俗称花腰傣。傣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贝叶经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用傣文刻录的贝叶经记载了农业、医学、历史、语言、哲学、法律、民间故事等多方面的内容。它是傣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傣族文化因贝叶经得以世代传承。依山傍水,傣族村落往往坐落于河谷平坝。翠绿的山川赋予了傣家小卜冒(傣族男孩子)宽厚的嗓音,潺潺的溪流培育了傣家小卜少(傣族女孩子)灵动的身姿。清晨,阳光穿过竹林,在山谷边、在溪流旁、在旷野间,傣家男女吹着葫芦丝、拍着象脚鼓,跳着似水般柔和灵动的舞蹈,在闪动的光影里迎接崭新的日子。静谧的傣族村寨傣族村落的建筑独具匠心。他们的房屋通常建在水边,因地制宜设计屋型:坡形屋顶利于排泄积水、减少风阻;四面开窗便于通风透气,清爽舒适。干栏式的竹楼掩映在层层的竹林里,鲜艳的彩绘装饰却又瑰丽夺目,隐而未隐,生气勃勃。傣族男女载歌载舞花腰傣傣族男女的服饰典雅美观。男子常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配长管裤,女子喜穿窄袖短衣和筒裙。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妇女用长达丈余的特制花腰带系筒裙,由此得名“花腰傣”。色香味俱全的傣族美食傣族人民的菜肴口味独特。傣族主食大米,善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柴火烘烤的香竹饭香甜软糯、包裹香茅的炙烤菜肴风味独特、昆虫鲜花添上佐料色香味全……一道道菜肴,浓缩的是傣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与独到的智慧。傣族村寨与茶山此外,傣族地区的产茶条件得天独厚。茶树在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气候湿热的西双版纳生长茂盛,叶片肥厚,茶香浓郁。据《云南通志续》载,“六大茶山者,或谓攸乐、革登、倚邦、莽芝、蛮砖、漫撒”均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亚洲大叶种茶从这里发源,中国茶文化瑰宝之一的普洱茶在这里生长。食花食果,饮水饮茶,傣族人民在自然间恣意徜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居文化。傣族人民从山中过,便从山里捧回菜肴;从水边走,便戏水洁身,以水祈福。傣族的许多节日与水有关,其中泼水节最为重要。欢庆泼水节泼水节又称“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勘比迈”(每年在4月13~15日举行)。节日期间,傣族人民着节日盛装,互相泼洒清水,祈福来年吉祥、幸福、健康。他们于江上赛龙舟,奏乐起舞,尽享欢愉。姐告国门小学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国境线上,是面向东南亚极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凭借傣族人民睦邻友好、开放包容的民族特性,傣族地区和邻国的双边和谐往来,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德宏中缅边境上独具特色的姐告国门小学,除中国学生外还兼收缅甸学生,“跨国上课”的孩子们建立了纯真的友谊,这是睦邻友好的最佳见证。优美的舞者表演傣族舞蹈月光下,凤尾竹随风摇曳,葫芦丝吹响,裙袖飞扬的傣家儿女拍鼓而舞,为一个个静谧的夜奏响乐章。淳朴自然的傣族人民,在歌舞声声中,迎来一个又一个,光明的白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