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之旅可以说是一路风景美如画,利用假日空闲,去到这一块圣地,消散心绪,但在这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些珍馐美食。每次去都摸不准潮流动向,闭着眼狂吃一气,这样的舒适感,找不到言语来形容。
傣族的饮食具有独到之处而又富有特色,很早以来就是“滇菜”中最惹人注目的一支。而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把酸和傣族联系在一起,“无酸不成餐”已成了傣族的饮食习惯,“酸摆夷”的称谓便是由此而来的,以酸见长的傣味更是成了傣族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傣家餐馆一般都座落于婆娑的竹林中,或郁郁的榕树下,明亮宽敞,摆放的都是极具当地特色的竹编圆形桌,十几张低矮竹桌的上覆盖着肥厚的绿芭蕉叶,最具傣族特色的傣食精心地摆放在叶子上,造型美观。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最南端,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炎热的天气,使得西双版纳别具一番风情。这里少数民族众多,物产丰富,因此饮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由于气候和饮食习惯等原因,各地饮食普遍以酸辣为主,菜式以烧烤为多。
各色菜上桌后,你可闻到菜肴香气卷裹在淡淡竹叶香里随微风徐徐飘来,连身体里的每一个毛孔和舌尖上的每一个细胞都能够感觉到这清雅的音乐。
在傣家人眼里,傣味的酸,则要酸得爽口;要甜,则甜得出奇;要苦,则苦得有味;要辣,则辣得过瘾;要生,则生得鲜嫩。而吃傣味的经历,又会是一次全身感觉器官都可以参与享受的美妙过程。
细说西双版纳的美食,聊的不仅仅是一道道菜肴,更像是一部西双版纳各少数民族绚丽生活的幸福诗。西双版纳的特色菜肴取材天然绿色,新鲜的树叶尖儿、山珍、鲜花、野菜、昆虫、药材等都可以成为美食选材,很多食材是外乡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
最喜欢逛当地的菜市场,声色食味,人间烟火,尽在不言中。市场里少数民族的配饰穿戴、菜农用心择过码好的蔬菜、浓厚柔和的本地口音,一切都赋予了菜市场不尽的朴实和温情。番茄竟然有大中小号品种,就像祖孙三代,可爱可观又可口。
西双版纳共有多种可以食用的野菜。这些野菜有的能清热解毒,有的利肝明目,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不仅做法多样,而且常吃常有。比如:水蕨菜、苦凉菜、水香菜、野茄子、海船、四棱豆、甜菜、野芹菜、芭蕉花、滴水芋、树皮菜、野蕃茄、刺五加等等。
就连烹饪方法也非常独特,烘、烤、烧、炸、蒸、剁、舂、拌、腌等独特的制法与配料,成就了一道道风味佳肴。一把山茅野菜,几个酸涩苦果,再加上几只慵懒于树梢或竹间的小虫,在西双版纳勤劳聪慧的各族同胞手中,却变成了上成的食材。
傣味菜的菜品说不上多么惊艳,都是一些傣家家常菜,但是当触碰到味蕾这个神经的时候,便会迸发出另外一种让人沉迷于里面的味道。
野菜的精髓在于“野”,热带的气候给了野菜优越的生长环境,民间戏称“绿色的都是菜”。这里的野菜品种丰富,一年到头都可品尝到这些山珍。香茅草、臭菜、苦藤等等,这些外人听都没听过的菜名,让人吊足了胃口,充满神秘和新鲜感。
傣家人认为,冬天吃酸辣的食物,味觉和身体都会有暖暖的感觉。酸的食物,是可促进细胞活动,身体会产生比较多的热量。吃辣的可以增进食欲,预防伤风感冒。
西双版纳各个民族的饮食都各有特色,而最地道、最赞的美味,都在各个寨子里。勐海烤鸡、香茅草鱼、菠萝饭、包烧黄笋、帕露达、杂菜汤……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西双版纳美食。
还有西双版纳独特的绿叶宴,绿叶宴的名字也许是源自准备食材时预先铺上的芭蕉叶。采集原生态的新鲜食材,用烤、炸、煎、炒、煮、拌、蒸、舂等烹饪方法精心制作。摆放时,桌上还有孔雀头做造型,菜品则是摆放成孔雀开屏的形状,象征幸福安康、吉祥如意。
族人们世居山区,呼吸的是最清新的空气,喝的是最纯净的山泉,吃的也是最天然的食物。只要带上盐就可以做出很多美味,因为山里各种食材、调料应有尽有,就连炊具也可以就地取材,竹筒、芭蕉叶就是最好的天然材料。
小河沟里捞上的野生小鱼成了鲜美的烤鱼;采一把野菜,挖一段笋子,摘几颗辣椒,芭蕉叶一包就开始了包烧;用野生的木耳、白参、薄荷、苤菜根烧汤,鲜到极致,是真正的山珍美味……
傣族人特别喜欢吃烧烤的食物。还不是简单的烘烤,必须把肉类用调料阉好,然后裹上香茅草,在木炭火上慢慢烘烤,直到色泽金黄,香味扑鼻,让人闻到以后,馋涎欲滴,必欲吃之而后快。
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有西双版纳的水果摊了,众多的热带瓜果散发出阵阵清香,令人感到沁人心脾,大圆球般的椰子青涩新鲜,剥开一半的菠萝蜜散发着丝丝香甜,一盘一盘的香蕉好像一簇一簇的长尾巴,一个个的青柚子像一个个小胖墩一样……
饮食小贴士:
1.西双版纳的美食尽在夜市,在夜间,游客边品尝风味佳肴,边观赏景洪城的夜景,五颜六色的灯光会使你流连忘返。
2.当地的香竹糯米饭,在小摊上吃竹筒饭,2-5元就可吃饱。
3.如果敢品尝昆虫,不妨考虑虫宴,除了蚱蜢、蝎子,还有蠕动的竹虫、蜜蜂幼虫等,一顿大约要元,可供8人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