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玉溪6月16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任梦岩李健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截至目前,北迁亚洲象群仍然停留在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象群已经在易门县活动第8天。这几天,它们昼伏夜出,白天在山顶睡大觉,夜里下山吃庄稼,只向西南方向行进了十几公里。那头离群的小公象,至今没有归队。象群会不会留在易门县安家,不走了?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参与了云南北移亚洲象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的工作。他介绍,最近一段时间,象群没有继续向西南方向迁徙,一个原因是它们在等待离群的大象。另外,象群目前所处的位置,食物较为丰富,它们可以把附近的农田当成自助餐厅。要知道平时在森林里,象群找一天的食物也没有现在在玉米地里吃一个小时方便。
大象活动在十街乡留下的痕迹(总台央广记者任梦岩摄)
陈明勇说:“一是一头象分开,象群可能等待它回来,移动速度就很慢,其实整个象群是群体性活动的动物,对每个个体、每个家族成员都有很强的保护意识。二是这个区域是干热河谷,海拔相对低一些,有水稻、甘蔗、玉米、芭蕉,食物相对丰富,但是这里植被不好,暴露在外面的时间比较长。作为亚洲象,它最重要的就是食物和水源。这段时间正好进入雨季,下雨以后,亚洲象显得比较顽皮,一旦食物丰富的时候,它大量的时间在玩,特别是小象,也是它生存的必要环节,在学习各种技能的过程中,象与象之间的打斗、嬉戏,玩的时间就相对占得比较多。”
易门县十街乡附近食物充足,象群未来是否留在玉溪?就像上世纪90年代,曾有象群从西双版纳迁徙到普洱一样。陈明勇认为,附近食物的总量还是不够的,只是因为最近气温较高、雨季来临,亚洲象还能适应,一旦气温降低,应该还会离开。
大象活动在十街乡留下的痕迹(总台央广记者任梦岩摄)
陈明勇说:“这其实也是暂时的,从长期来讲,食物量还是不够,最重要的是这个地方植被相对不那么密集,像干热河谷温度很高,比如中午或者白天,晒得很厉害,亚洲象的皮肤很厚,它没有汗腺,特别怕热,但是它毛很稀疏又很短,所以它又怕冷,亚洲象其实对环境的要求挺高的。这个区域最近这段时间它是可以适应的,要是天气冷,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这个区域就不是特别适合它。天气还是有影响的,亚洲象在下雨的时候就会停下来,因为雨水进入眼睛,对它的行动造成不便。此外,下雨以后,山上的坡面比较湿滑,容易摔跤,所以一下雨,整个运动速度就会慢下来。”
陈明勇感受到,近年来,人与亚洲象的关系之所以更加“密切”,是因为保护区环境好了,亚洲象不愿意在保护区的雨林中寻找食物,反而是找农作物更加方便。
大象破坏的路标(总台央广记者任梦岩摄)
陈明勇告诉记者,目前前方工作组的目标还是阻止象群进一步北上或者东进,但向西南返回还需要多久?随着雨季到来,河水上涨,仍然不好预估,但前方的工作人员仍会每天持续保持观察。
“短时间它们不一定马上就能回到普洱或者西双版纳,特别是要翻越一些天然屏障,要过大的山系、河流,它们可能会受到一些阻拦。特别是现在进入雨季,食物到处都有,它们可能就不直接返回去,这个工作会持续一段时间,具体持续多长时间,现在我们还不好研判,我们还是希望它们找回到原来的路,或者说重新开辟一条道路往回走。”陈明勇说。
提供新闻线索,欢迎您拨打新闻热线。
本文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