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家民委等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三项计划”的意见后,云南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将其作为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载体品牌,联合省级相关部门,研究工作方案,制定实施意见,组织开展“三项计划”实践活动,有效推进“三项计划”落地见效。
省委统战部、省民族宗教委制定并印发以着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为主要内容的“石榴红”工程行动方案。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协调省财政厅调整年部门预算安排资金万元,专门用于“三项计划”活动开展。
其中,对于“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省民族宗教委等省直部门于年9月制定印发了关于贯彻“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的实施意见,全省16个州(市)都制定出台了“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实施方案,推进工作落实。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城市民族宗教工作处处长沈亮均介绍,目前互嵌式发展成效初显。
一是沪滇协作和对口帮扶取得新进展。在东西协作和对口帮扶上,实现了上海所有区,与云南所有脱贫县结对帮扶全覆盖;在资金项目上,年上海投入财政协作资金42.68亿元,年到位38.18亿元,涉及项目个,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两年来投入引入资金超过16亿元;在人才交流上,现有上海名干部、名专业技术人才,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名干部在云南工作,云南有名干部、57名专业技术人才在上海挂职学习,38名干部在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挂职锻炼;在疫情防控上,云南全力支持上海抗疫,组织4批名医护人员驰援上海,筹集调运物资吨,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了云南力量,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积极参与云南强边固防,边境一线的援滇干部,与党政军警民一道,共同筑起外防输入的铜墙铁壁。
二是全省劳动力转移再创新高。积极开展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9万人,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6.67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8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82万人。
三是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全省计划打造70个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示范社区,开展社区书记、主任专题培训两期人次。
四是各州(市)行动有效。比如昆明市官渡区关上中心区社区立足实际在红石榴街区基础上,充分挖掘资源,成功打造“三交”市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石榴红就业行动推进会暨沪滇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为主题,组织景洪市86家用人单位、东部地区家(代理招商)参加活动,提供岗位个,年以来全州累计召开沪滇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97场,累计提供岗位19.26万个,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州、县(市)、乡(镇)三级顺利实施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累计发布招聘岗位信息期,发布27.44万个岗位;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依托对口帮扶机制,开设清华大学附中创新实验班,年首届高考毕业生一本上线率达90%,先后有余名清华大学研究生、清华大学附中教师到南涧支教,组织3.8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广东、福建等地务工,设立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招商工作站,引进国家电投集团、广药王老吉等38家企业到南涧投资兴业,解决了各族群众就业增收难题。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和江苏省民族宗教委经多方联系对接,促成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8家企业于近日深入云南省会泽县、宣威市,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喻劲猛胡娇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