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佳文推荐国家市场社会三维视角中的民族旅游
TUhjnbcbe - 2020/10/23 5:35:00

推荐语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大千世界万丈红尘。研究旅游空间变迁可以选择的视角有很多,唯“国家-市场-社会”三维视角最贴近现实,可这偏偏也是最难的视角,难就难在综合性不易掌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选择从“国家-市场-社会”三维视角研究旅游空间变迁,也就意味着必须要统筹考虑旅游空间变迁进程中三方的价值导向与利益诉求,唯此方能深层探讨旅游空间的变迁机制。陈丽坤老师发表在《旅游科学》年第3期的《国家-市场-社会三维视角中的民族旅游空间变迁——以西双版纳景洪城傣族旅游为例》一文,正是对这一难点的尝试与挑战。仅凭此条,已足使本文脱颖而出。

本研究为我带来了新的认识与启发。如“市场资本在民族旅游空间变迁中呈现出好恶交织的两面性”“当前我国民族旅游地区需积极调整旅游空间中的市场与社会关系,防止本土社会从旅游空间中或被动或主动的持续撤退,其中,原住民主动隐退的现象需得到足够重视”这些观点与结论,超越了传统研究“资本入侵”“资本霸权”的粗浅认识,也将旅游空间研究中的“社区参与”“社区增权”往前推进了具有学理指导价值的关键一步。

我相信本研究也会带给大家共鸣与启示。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本研究正是立足中国当下民族旅游地区发展的现实情境,对西双版纳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变迁中“国家-市场-社会”之间复杂而微妙的真实互动关系进行剖析,不仅充满积极的学术创新冲动,而且具有较好的现实指导意义。陈丽坤老师过去八年在西双版纳景洪持续开展田野调查,通过半结构访谈、观察及文件档案搜集等方式手段,积累了丰富的田野资料库与研究经验,为本研究开展质性文本分析奠定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种对待学术研究“始终如一”“求精求深”的坚守与坚韧,我想更值得我们每位学人学习与称颂。

本研究也勾起了我的回忆与思考。五年前的机缘巧合,我第一次读到陈丽坤老师的一篇文稿,当时她就在研究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民族社区景观商品化的社会机制,读后感觉心悦诚服;三年前在北京我曾与陈丽坤老师有过一面之缘,才算真正见识了这个“比较安静,不喜喧闹”的“旅游社会学人”,当时我收获了一个深深感受——“研究旅游社会学,需要有一颗安静而强大的心”。如今读罢陈丽坤老师作为独立作者完成的这篇《国家-市场-社会三维视角中的民族旅游空间变迁——以西双版纳景洪城傣族旅游为例》,令我又收获了一个深深感受——“一篇质量上乘的文章,一定需要作者认真动脑,然后亲自动手写出来”。

我一向偏爱独立作者写就的文章。偏爱这类文章“思想独立,思路清晰;逻辑自洽,自成体系;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运筹帷幄,顶天立地”。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身处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之中,时间都是极度碎片化,也都不得不在工作场域或学习场域下背负不同情境的多重压力。君不见,路上行人多匆匆,目光紧锁掌上屏;君不见,微博

1
查看完整版本: 佳文推荐国家市场社会三维视角中的民族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