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云南是一个地域差异性显著的省份,地震灾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比如年云南鲁甸和景谷两次地震,震级相当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破坏程度却相差很大。地震灾害的轻重由很多因素决定,地震震级、深度、震源特性、持续时间等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承灾体本身特性(如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建筑物抗震性能等)也是影响震害轻重的重要原因。本文收集整理了云南省地震活动性与构造背景资料、云南历史地震灾害资料,对云南省大部分区域的地质灾害分布、建筑物抗震性能与分布情况及震害情况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了整理加工,根据不同的专题研究目标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
建立了云南省三个地震灾害特征分区,分别为滇东北区域,滇西—滇西北区域,滇南—滇西南区域;结合各区域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历史震害、房屋建筑和地质灾害现状等资料,总结云南省三个区域地震灾害特点,提出针对性减灾对策建议。
云南省房屋建筑类型及特点
云南省房屋建筑主要结构类型分为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高层以及其他民居等(图1~图6)。
总体来看,云南省内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大多经过严格正规设计,设计理念及方法均不同于一般的框架结构与砖混结构,其抗震性能是最有保证的。
框架结构房屋因为其整体性好、刚度高,抗震性能优于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中,C类砖混结构因为经过正规设计、施工,抗震措施完备,抗震性能优于B类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抗震性能总体优于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但B类砖混中个别老旧房屋因脆性破坏,地震时的表现甚至不如木构架砖木结构。
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中,墙抬梁式结构、空心砖房因为抗剪性能较差,各构件间的连接措施不足,是所有结构中抗震性能最差的。
傣族木楼、傈僳族彝族的木楞房及藏族康房因为其自重轻、构件间榫接形成天然耗能机制等因素,其抗震性能甚至优于框架结构房屋。
从云南全省范围来看,近年由于精准扶贫工程与农危改工程的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砖混结构逐渐取代传统砖木、土木结构成为主流结构,土木结构占比从五年前的70%左右缩减到20%以下,经过正规设计施工的框架结构与砖混结构也逐渐增多,只是由于各地基本烈度差异,其抗震性能也有所不同。
抗震性能最差的墙抬梁结构主要分布在滇东北区域,目前也逐步被取缔。
傣族木楼、竹楼主要在西双版纳、德宏、普洱、保山等地分布,木楞房在丽江宁蒗、楚雄牟定等山区有少量分布,藏式康房主要分布在迪庆。
在做震害相关研究时,涉及滇东北区域、西双版纳、迪庆等地时,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