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随笔,是补录。依然是老习惯,文字多过图片。原因有二,其一,本人拍照水平不行,担心照片影响观感;其二,本人固执地认为,走在路上,人的感受是最重要的,而感受的传递,文字带来的想象空间会更大,也更有趣。
出发
魔幻的年值得记录的事真不少,但纯粹的一场旅行,却是一件奢侈的事。幸运的是,在接近尾声的时候,纯玩团的旅程终于开启。
其实面对闺蜜们发出的邀请,我的内心是有纠结的。闺蜜们不断地劝我,“现在可以线上办公”以及“我们是去开拓市场的”,对此说法,我不禁哑然失笑。反思我这只喜欢在外浪着停不下脚步的无脚雀仔,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出发居然需要朋友的游说了。
这次的目的地,是西南边陲。西双版纳,是小时候心中向往的地方。向往,是因为那里有温顺却无敌的大象,和骑在大象身上的孔雀公主。孔雀公主的故事情节早已不记得了,记在心里的,是故事里那荡气回肠的感觉。那个时候,觉得爱情可以敌过一切。事实证明,爱情……也真的可以敌过一切,只不过在生活的各种暴击下,爱情早已不是以前的模样了。于是,我们以为爱情已经泯灭,留存的只有亲情。但经历了万千磨难后,再回头,你会发现,那虽然早已改头换面却依然存于心间的,依然是当年那场不悔的爱情。
奇特的是,这么多年四处游走,这个小时候心中最向往的地方却从来没有出现在自己的计划里。所以说缘分之奇妙,总是令人着迷。也许,半生的等待,只是在等着与这个西南边陲寨子里的拉姐相遇。
早就从拉姐的朋友圈知道,傣族人民的生活似乎已经是人间天堂。有句话“人活着的意义,就是好好活着”,傣族的兄弟姐妹们把这句话实实在在地落实在日常生活里。他们似乎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在“岁岁岁”的行酒令中举杯畅饮,在欢快的祝酒歌中闻乐起舞。因此,我相信,移民业务是很难在在这里开展的,毕竟他们的日子已经如天堂一样自在。扳着手指数一数同行的姐妹,除了伍姐,其余都是艾多美会员和准经销商,那自然是要开拓艾多美市场帮波波启动她的团队的啦。于是,人未出发,先发了满满一箱产品给七叔和拉姐,既做手信,又做产品体验,也算为自己的出行找了一个非常合理的借口,安慰一下自己那时不时会浮现的负罪感。
灯火辉煌的澜沧江/湄公河畔
年的12月19日,凌晨5点出发,晚上八点抵达。
从凌晨尚且昏暗的天,到机上昏昏的梦,从飞机落地时阴沉沉的昆明出发,一路驱车冲破浓雾,我们终于在普洱地界见到阳光。抵达目的地的时候,景洪已经是万家灯火。
七叔早早地等在民宿的门口,能干的拉姐,则已摆好了满满一桌佳肴。浓香的鸡汤,油而不腻;“芭蕉叶包芭蕉花”的包烧打开是香气逼人,入口更是令人胃口大开;连鱼的吃法都与别不同,用生菜叶包蘸了各色调料的鱼肉,加上一些花生米和芫荽,入口别有风味;还有从未见过的、如圣女果大小的野茄子,蘸上拉姐秘制的蘸料,有一丝似有似无的茄子味道,却又有普通茄子没有的清香。千里奔袭、对付了两顿就为了当晚能够享受到久违的拉姐手艺的我们,进门就开始大快朵颐。
再说拉姐为我们版纳行的第一晚选择的这间民宿,是在一个别墅区里,装修颇为讲究,看的出主人的用心。可以说在我住过的民宿里,很少见到在每一个细节都如此投入的,完全是按照自住的标准使用的材料和家具用品,一点都不对付。费用还不高,如果六七个家庭一起出行入住,是特别合适的。
和民宿的女主人交谈之下,得知版纳的房价真心便宜,这样一栋联排别墅,女主人买的时候大概也就元一方,花在装修上的成本都比别墅本身高。而因为版纳冬季温暖,很多北方人在这里置业,作为度假或民宿之用。
版纳夜晚的天,如一幅水墨画,让我想起洱海在天台的独自发呆。黛青的天色,温润而令人平静。只是我和红姐期待的星星,只有几颗……
版纳是一个佛教盛行的地方,信奉的是小乘佛教。古老的总佛寺不大,但金碧辉煌,香火也是很旺盛的。新建的大佛寺则更加雄伟壮观,占地面积也大,游客不少,很明显商业氛围比总佛寺浓重。两座寺庙的建筑都颇具东南亚风格,壁画与雕塑也与内地寺庙有异,只是我对佛教文化了解不多,只能从感觉上来说,似乎内地寺庙比这里更加的肃穆。
总佛寺旁边是曼听公园,那原是傣王的御花园,在这里可以看到末代傣王刀世勋的照片,帅气十足,倒是很符合自己小时候对孔雀公主里傣族王子召树屯的想象,看介绍也是一个传奇人物,看来回去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御花园果然是很舒服的,奢华的大殿、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红砖建筑,以前从未见过和听过的金嘴蝎尾蕉那形状奇特而艳丽的花朵,还有那有名的曼陀罗,都让我惊艳。
虽然越来越不喜欢热闹,但既然来了,总要体会一下版纳的网红打卡点——告庄,告庄位于澜沧江畔。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来到版纳,才知道澜沧江和湄公河就是一条河流,只是版纳境内称为澜沧江,而老挝境内被称为湄公河。
江的两岸流光溢彩,热闹非凡。其实告庄就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夜市,这里云集了泰国老挝和版纳的特色商品和食物,当然也少不了歌舞。
茶山·野趣
热闹过后,最喜欢的是要去看看这边的特色——高山茶园。和景迈山相比,我们选择了七叔朋友的自家茶山。
不商业的地方,我喜欢。
上山的时候,眼见着起了雾。
车外可见度最低的时候,依稀只有十米左右。一行两辆车都是女人,我们的*牛姐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在车外大雾笼罩,车内同伴都昏昏入睡的情况下,寂寞地驾驶着这辆七座商务车在狭窄的盘山公路上盘旋。近年来很少晕车的我和伍姐,在下山的时候都被甩的几乎呕吐,可见这条山路的弯道之多和急。
到达七叔朋友的茶园的时候,温度骤降。原本只穿了一件外套的我们在车里直接开始添加羽绒服。门前斜坡上开满喇叭花,还有几树野樱花,野桃花开的热闹,在逼人的寒气下,令人恍惚间不知是何时。
说起话来温温柔柔的女主人和她的伙伴在午餐后带着我们上山,雨雾后的山路湿滑,一行伙伴分成了两拨,一拨行至半途折返,我们几人一路向上,外婆虽已年届七十,行动却比我们还要轻灵。
喜欢亲近山野的我,一路上眼睛自然又是离不了路边的小花,只是喝了这么多年的茶,从来没有去研究过茶树,第一次得知茶树培育幼苗是用的茶树的果子。有果子自然会开花的啦,原来茶树的花是这样的。女主人和她的伙伴一路给我们讲解着,指点着蒲公英、染饭花、百年茶树、千年楠木……在女主人的介绍下,我们也知道了高山茶园,因为温度低,不会生虫,无需打药,因此出产的茶叶更加天然。
一路上跟着我们的,还有女主人那只快乐地来回奔跑的拉布拉多。
下山的时候,我们在茶园里开始各自“圈地”。她说这片我包了,她说那片她包了,再想象着自己穿着茶服穿梭于云雾缭绕的茶园的模样,几人笑成一团。
入夜,我们进了傣寨。
傣寨已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掩映在凤尾竹下的吊脚楼。但傣族猫多里(小伙)和骚多里(姑娘)们依然个个能歌善舞,任何音乐一起都能立刻跟上节奏。连阿妈们也不例外。
一场原汁原味、载歌载舞的晚宴开始了,我们跟随着傣家姑娘们笨手笨脚地跳起傣家舞……
傣寨
这里叫曼飞龙村,是版纳的示范村。距老挝边界仅十余公里。村里有一棵几百年的菩提树,还有历史悠久、香火旺盛的曼飞龙塔,吸引着方圆两百公里的信众。
那首著名的《月光下的凤尾竹》给我描绘出的掩映在凤尾竹下的吊脚楼、情郎在月光下的深情歌唱的画面,被眼前现代化的建筑带回了现实。村里的建筑,除了房顶是当地特色的尖顶外,内外都已经和其他地区的乡村无异的二层楼房,仅有几栋保留了吊脚楼风格,只是用砖瓦代替了竹木作为建材,七叔称之为“二代吊脚楼”。
与其他地区的村庄不同的,是这里家家户户院落里种植的各类植物。昨日入寨的时候,看到爆满盆的肉肉垂吊,惊喜不已,今日在村庄里更是被震撼到,同伴一度认为盆里的肉肉是假的。带着我们在寨中参观的七叔,在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找到了一株“神秘果”,七叔直说我们的运气很好,神秘果不易种,也不易结果。其神秘在于,吃完以后吃任何东西都是甜的。为了验证给我们看,七叔找来一个柠檬,让我们先尝过柠檬,真酸。吃下神秘果后再吃柠檬,的确是甜的,喝水亦然。果然神奇,不知是何原理。
说到植物,更是有很多我们很少见到的,完全不知名的植物,所幸如今科技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