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山上古茶树。
作者:陈奕璞
据有关报道,年,云南茶叶有机认证面积和产品数居全国第一。茶树有生命周期,古茶树通常是指存活百年以上的乔木茶,在云南西双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等地有古树群落,数量稀少。它们在云雾里静生长,在年轮中、金*的茶汤中,浸入了历史的厚重感,透着苍劲、沉稳之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先后出台《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双江自治县古茶树保护管理条例》,从法律上、制度上加大古茶资源保护的力度;素有“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之称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通过设立村规民约,对古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保护,使古茶园保存了几百年,呈现出生物多样性之美。保护古茶树,护住古茶树的生态底色,才能让“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同频共振。
将古茶树的开发纳入全方位管理。要厘清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推进古茶树科学采摘、养护和管理。针对古茶树管护漏洞、采摘过度、周边无序建房的问题,要用制度规范古茶树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将古茶资源保护纳入规范化、法治化管理,组建保护和利用古茶树资源的监管队伍,把保护古茶树纳入当地村规民约,将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闭环管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挖掘茶叶民族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弘扬“茶文化”融入血脉,实现古茶树的科学、文化、经济价值,让“保护”与“开发”不再是悖论。
实现树产业绿色升级转型。在古茶树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构建生态屏障维护的前提下,不过分追捧和炒作“古茶树”,要在生态茶园、红茶绿茶等茶叶品类上下功夫,以开展古茶树资源保护、培育和利用为主,辐射带动其它生态茶产业,壮大有机茶产业联盟,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茶产业大格局,以茶论道、以茶交友,不断拓宽茶农的增收渠道。要提升茶叶生产加工能力和加工工艺水平,走品牌路线,往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方面下功夫,形成生机勃勃的茶产业。
护好古茶树的生态底色。坚持走“绿”与“富”相统一的绿色发展道路,构建古茶文化立体式体验,探索“文化+旅游”模式,依靠古茶山、古茶园的特色风貌,挖掘“一山一韵”的内涵,打造山中是林,林中有茶的“桃花源”。探索民俗体验型、生态观光型、制茶体验型等风格各异的茶文化特色村寨,将原始的森林资源、高山茶园、农耕为一体的生态画卷铺展开来。茶旅有机融合,形成古茶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多元致富路,拉动经济发展。
古茶树根深叶茂,其营养物质来自于土质的丰厚和茶树周围形成的良好生态,古茶树上的共生植物以及周围生物多样性的和谐,古茶树与原生古树混生是古茶香气独特的源泉之一,要保护古茶山、古茶树的生物多样性,守护生态底色,让“小叶子”成就大产业,彰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成效。
相关网评:
1.凝聚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磅礴力量
2.为生物安全治理写好“云南注脚”
3.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云南贡献
4.COP15,无论多重视都不为过!
5.共襄盛会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6.让守护“金刚”的“马大叔”多起来
7.濒危物种保护永远在路上
8.激活物种保护的民间力量
9.让“雪山精灵”乐居云南
10.“象群回家”是最和谐的音符
11.象群南返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
12.打造人象共生的云南样本
13.传承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善意
14.护象也需接力跑
15.让云南“排面”不断走向世界
16.共享生态智慧同建美好家园
17.“昆明之约”绽放生物多样性的云南之美
18.以花为笔答好“乡村振兴”考题
19.选育云花新品种为“世界花园”增色
20.守护“古茶树”讲好“茶故事”
21.奏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弦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